心理分析的无意识和压抑的理论

 

心理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作为一切意识行为基础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主要由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即意识和无意识,中间夹着的很小的一部分为前意识。
  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在我国亦译作潜意识。无意识这个词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另一个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作为后一种含义的无意识之中,包含了各种为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原始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以及与各种本能有关的欲望,它也是过去经验的大贮藏库。这些无法得到满足的情感经验、本能欲望与冲动是被压抑到无意识之中的,但它们并不肯安分守己地呆在那里,而是在无意识中积极地活动着,不断地寻找出路,追求满足。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可召回到意识部分中去的,即其中的经验经过回忆是可以记起来的。其中的观念可以说暂不属于意识,但随时能够变成意识。
    
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这一部分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不很重要,只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有限的外显部分。弗洛伊德曾作过这样的比喻,认为心理活动的意识部分好比冰山露在海洋面上的小小山尖,而无意识则是海洋面下边那看不见的巨大的部分。
    
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之间所保持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前意识与意识之间虽有界限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之中的内容与意识之中的内容的相互转换非常容易,是转瞬即成的事情。而无意识部分的东西要进到意识中来则非常困难。在意识之中似乎有一种抵抗力,起着"检查官""看守人"的作用--严防无意识中的观念进入意识部分。
     
无意识之中的各种本能冲动或动机、欲望一直都在积极活动之中,有时还很急迫,力求在意识的行为中得到表现。但因其是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所以当其出现时,就会在意识中唤起焦虑、羞耻感和罪恶感,因之加以抵抗,进行压抑。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动机都是向上运动的,向外推的,而意识却施以相反的力量,向下、向内紧压。这就是所谓压抑。
     
压抑的功能是把主体的经历和回忆、各种欲望和冲动保存和隐藏起来,不让它们在意识中出现。但这些东西并未消失,而是一直潜伏着、活动着,在压抑的作用下存在于无意识之中。
     
阿根廷一位心理分析专家奥达拉教授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以解释压抑的作用,她说:"如果自己的眼睛出了点毛病,带一副墨镜来,免得他人看见,此时压抑就在这里发挥作用了。捂着、盖着,不想让别人看见,但却引起了他人的猜想--这人大概有惧光症,害怕阳光;也可能猜想是个斜眼或是她刚刚哭过,不愿让别人看见哭肿了的眼睛。墨镜在这里是要掩盖某些东西,即在其背后隐藏着某些东西。这就是压抑。它一方面在掩饰,另一方面又在暴露;一方面在隐瞒,另一方面又在揭露。压抑从来不会使被压抑的东西消失"。这些东西会以梦、口误、笔误、记忆错误等方式出现,病态的压抑则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即以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
     
弗洛伊德自己曾对其关于意识、无意识和压抑的关系作过如下形象的说明;"我们把无意识的系统比作一个大的前庭,在这个前庭内,各种精神的冲动,作为个别的存在物,彼此摩肩擦肘,拥挤在一起。从这个前庭通向另一个较小的房间,类似一个会客室,意识就居住于此。但在这两个房间之间的门槛上,却站着一个看守人:他传递个别的精神冲动,检查他们,如果他们没有得到他的许可,他就不让他们进入会客室……在无意识的前庭内的各种冲动不可能被住在另一个房间的意识看得到,因此,他们当时必然继续是无意识的。当他们已经成功地向前挤到门槛,但却又被看守人遣送回去时,那他们就是不适于意识,于是我们就把他们称之为被压抑的。然而那些已被看守人准许跨过门槛的冲动,也并非必然会变为有意识的;因为这只有当他们已经成功地吸引意识顾盼他们一眼时,才会发生。因此,我们就正当地把这第二个房间称之为前意识系统。……对任何个别的冲动来说,压抑就在于未能通过看守人从无意识的系统进入前意识的系统。
     
弗洛伊德在晚期于1923年发表了《自我与本我》一书,进一步用自我和超我代替了"看守人"一说,从而确立了其有关人格构成的学说。
                                        

 

 

学院地址: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78号 邮编:524400 招生专线:0759-6655555

Copyright © since 2006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粤ICP备12032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