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高校面对的是经历过煎熬过五关,斩六将那高三不是人过的日子的莘莘学子,我们中的许多人载着童年的梦想,进入大学这既令人憧憬又令人感到陌生的象牙塔,盘算着成为天之骄子,唯我独尊。而在大部分学生中,学文科的看重文学历史,学理科的注重数理化,学艺术的在乎美学。对于道德的重要性,我们中的许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这种观念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身为当代大学生,我想我是有权利、义务来谈谈自己的观点的。

  当前大学生道德修养中存在的不足

1.    道德修养滑坡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动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是自律的,不具有强制力。不讲道德的行为仅受舆论的谴责。社会不良风气的暂时得势,更容易在可塑性很强的大学生身上得到演绎。传统的道德观是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存在的两千年的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内圣外王,注重个人的修养。在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上,是力求人人皆为尧舜般的圣人。当然,损己利人的道德不符合现代人性的基本要求,因而,无论何时都是不可能加以推而广之的。我们不否认这种圣人般的人物是存在的,但毕竟是极少数的,我们对那些极少数的英雄人物的讴歌与大力赞美也恰恰说明了这种道德资源的稀缺。只有人人都能做到的道德才有推广的可行性,而损己利人的道德只可提倡决不能当作标准和规范来普及。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又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出现了生理早熟,心理晚熟,在道德层面上已经很脆弱,更不可能如此这般。否则,效果适得其反,他们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束之高阁,你提倡你的,我依旧这般我行我素。事实是,过高的道德标准,由于难以实现,只会让大学生置之不理,从而逐步恶化,甚至导致道德的缺失。就道德而言,它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也有高低之分和先进落后之别。现实生活中,既有道德高尚的忘我之人,即损己利人之人;也有道德一般但遵纪守法的利己之人,即不损人而利己之人。若不顾道德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一味用统一的,高标准,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去苛求不同行为的主体,则只会使道德虚化。因此,我们必须寻求结合点,找准切入口,正确定位,才能做好工作。

就大学生而言,当然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然而事实即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在校大学生,与其将其当作道德完备的天之骄子,不如将其当作道德尚不完备的普通人。《大学生行为规范》等有关《规范》的相继出台,对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设了一条康壮大道和行动指南。当前,虽然我们把大学生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有些还是面面俱到,但不等于从此就没有了大学生的违法犯罪。但是有法制作为有力的他律对于大学生违法的遏制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也应当树立起足够的信心。

2.教育内容的缺失,情感教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问题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过度竞争和过度物质化,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情感的荒漠化。所谓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视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爱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这是相当危险的。

3            教育方法的不当

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方式方法的讲究也体现了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效率。良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既不利于教育者传授知识,又不利于大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良好的品德,修养。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十年改革的最大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使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结构知,情,意,行诸要素辨证协调发展,从不平衡到比较平衡,还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如此循环反复,以致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社会性,整体性,长期性,集体性,反复性,延续性等等特点。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就不难发现:大多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如忽视思想品德的实践而片面的注重课堂的理性教育,脱离现实社会进行思想品德说教,空谈大道理,企图通过一两次讲座就想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实现个性教育而牺牲集体性教育等。将思想道德教育仅停留在喊口号,凑热闹,摆架子,没有真正唱响主旋律,没能做到真抓实干,落到实处,即真正进课堂,宿舍,入心入脑。

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往往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在德育的内容上,一直局限在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方面,把德育简单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这样就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生活实际;在评价方式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这些使学生无法找到道德理想和现象的结合点,无法产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共鸣,也就无法认同、接受。

  道德修养的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化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全面形成,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先进科学技术的崛起,面对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青年学生如何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搭准时代的脉搏,怎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之才和可靠接班人,除了遵纪守法外,在自身来说就要以社会主义道德观规范自己,从自律的角度管好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大学生。青年大学生要以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来指导自身,以规范的道德体系来约束自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规范。

1.   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加强学习政治理论课,社会科学课,哲学课,军事理论课,通过理论学习,提高相关课程的教育质量,把枯燥的理论联系生动的教学形式,方法,切入实际,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环境,通过深入的学习,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祖国的国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良好传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激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人民是最可亲可爱的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道德追求,了解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把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作为自己的毕生目标和追求。人生有限,事业无涯,中华民族历来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得青春得以延续,宝贵的生命得到永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把握人生成才的方向;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也才能正确对待成才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境遇,不断排除成才道路上的障碍,勇往直前。

2        落实《学生校园行为规范》,优化校风,班风建设

风气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3],它对于处于这个风气中的群体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风气也是依托于群体而存在的,它的形成受制于群体之中个体的行为,思想等,风气是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心理制约作用的行为风尚,是同学的思想作风,行为修养,治学态度,守纪观念以及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来管理人,从而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来自这种良好风气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良好的风气对于大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校园行为规范》的学习,也不能有所懈怠,而要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措施上落实,制度上保证,效果上体现。我们应该自觉抵制校园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真正把《学生校园行为规范》落到实处,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3   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必有其内因和外因,外因透过内因影响其行为,虽然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是由内因决定的,但内因的形式有赖于外因的长期作用。加之大学生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相对来说外因对他们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正说明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很大程度上是受所处的环境形成的。由此可见,人的良好的道德心理也是人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因素作用以及舆论导向下逐步形成的。一个好的校园环境能使大学生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质,反之,也会让人精神颓废,意志消沉,道德沦丧。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吸引力强,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教育,文艺和娱乐活动,把道德修养和智育,美育,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在活动中规范自己的道德体系。可以依托共青团,学生会,班级,社团等组织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规范的积极性,主动性。

4   学习优秀党员的优良作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党建建设,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工程,真正让学生党员起到先进性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加入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党的事业需要青年,青年大学生更需要党,青年大学生需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要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也需要一个正确的领路人和领导者,历史选择了共产党,这就是我们应该仰赖的领导者。我们可以通过党建咨询,党章学习小组,团组织生活和政治辅导员的个别谈心等形式的活动的开展,了解党的性质,历史和现状,激发对党的热爱,在政治上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真正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未入党的门,先做党的人。学习优秀共产党的感人事迹,如学习任长霞在她的身上那种一个共产党员坚定贯彻三个代表、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天职的人民公仆的典范。人民公安,人民在前,人民公安为人民。活着,她是一面旗帜;逝去,她留下一座丰碑。这座丰碑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奋发。

4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这一第二课堂的作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也是规范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要走出校园,走出社区,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走向基层,到工厂,农村去,到工人农民群众中去,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高校可以和就近企事业单位签署长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提供给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组织一系列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眼光放远、心胸放宽,竭诚服务,甘于奉献,为个人的成长进步、为将来的建功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奉献自己的爱心,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与阅历,进一步提高自身觉悟意识与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规范,自我完善。

大学生道德修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加以研究,道德修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吸收新的经验,不断充实新的研究成果,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大学生道德修养这一系统工程必将取得长足的成效.

目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强烈地冲击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旧有模式,也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新特点 1、要求在物质利益与思想理论相结合的层面说明问题。大学生更加追求物质利益分配中的公平。只有在公平地处理物质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对大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虽然社会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大学生的要求是:只有到了公平,才可能调动积极性,产生效率。 2、要求面对现实,又不要放弃主旋律。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是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表现。对于复杂的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敢于面对并及时反映,不能回避,这才能取得大学生的信任。同时,大学生从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并不要求以极端的态度对待现实,反对从现实中引申出资产自由化的倾向。只有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上,坚持主旋律的立场,才能受到欢迎。 3、对于解决思想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社会急剧变革,在大学生的思想上很容易积累起大量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当然,热点问题,往往是上面没有表态,下面争议较大的敏感问题,确实不容易解决。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发扬冲劲,敢于碰硬。如果见到热点绕着走,打官腔搪塞大学生,装聋作哑,哼哼哈哈,就会使大学生极端失望。 4、大学生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由于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现象,养育了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简单的直线平面式的思维路线遇到现实障碍后的回返运动。逆反心理主要针对着三个方面的对象:架子很大的领导干部,以空洞说教为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刮风、起哄式的舆论工具和导向。 5、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这是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性思维追求的新特点。在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怀疑的范围和重新检验问题的积极性大为增加。社会的个体对于前人的实践和结论,不是直接接受,而是习惯自己经过亲身重复的实践认识过程。他们习惯在事实面前接受真理;或在事实面前说清问题。一切都要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接受。因此,非理性的煽情派受到冷落。但这种一切经过自己亲身体验和比较的理性追求也延长和重复了认识的过程,具有片面性:善于横向比较,不善于纵向比较,缺少历史的视野;善于微观比较,不善于宏观比较,缺少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善于局部比较,不善于全局性的比较,不能作出全面的结论。这些都是需要引导的。 6、渴望及时、多样的思想交流。由于社会变化急剧,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思想问题也大量出现。生活节奏的加快,自身发展的利益,都使得大学生对思想交流的及时性和多渠道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这需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媒体、政府机构等各个方面都要适应这一特点,作出变通和改进。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一)从道德认识的角度看 1、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体立,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2、对思想道德知识的了解不足。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成才方向和目标,总是和社会性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脱离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和为人类造福,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人的才智就会受到抑制。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报效社会主义祖国之心,没有为实现四代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大志,即使只为个人名利在某一时期对人的才智发展有某种刺激作用,那也毕竟是不长久,不稳固的。这样的人只会被社会所淘汰。道德修养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具有社会思想指导性,表现在个人身上某些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从道德情感的角度看 1、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会,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吃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三)从道德行为的角度看 1、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这主要是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金钱至上。惟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靡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 2、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一部分孩子自私,狭隘,惟我独尊的习惯。另外,在当前形式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已势在必行。(四)从道德意志的角度看 1、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不能否认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但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例如买饭加塞;资金短缺时不择手段去偷、抢,就没想到靠自己的双手去做兼职等等。许多事情刚发生时都很小,但如果都恶小而为之,不加注意,不加约束,不自醒而改正,都容易变成问题,日后走上社会,就可能沿袭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学习上的问题。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在大学校园里,平时学生们只知吃、喝、玩、乐,三点一式的生活方式,教室、宿舍、饭堂,教室里除了上课有人在以外,其它的时间人影都没,到了考试时,天天在背,甚至开夜车到两三点钟,这种方式还可值得体谅点;有些就不可原谅了,就是考试作弊,考试作弊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作弊形式也由过去的夹带,传答案等秘密行动发展到公开抄袭,集体作弊等等,带手机,发短信,买答案,甚至找人替考。这些都以屡见不鲜了。 3、人际关系的处理。8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被宠爱娇惯坏了,从小在惟我独尊的环境里长大,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恶化僵硬,同学之间优点一点点磨察是很正常的事,但他们就小事化大,偏要无理取闹,这样他们才心甘情愿。这种都是他们在小的时候就被宠坏了的后果。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作为一名学生的重要任务,要学会学习必先学会做人。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1、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一个跨越人类生存时空的概念,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绵延特性。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裁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蕴涵,高远的意境,恢弘的气概,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等等。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 2、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修养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一生影响很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二)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1、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偏低,在大学生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思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从综合国力的高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话言:一个知识不会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中国历史上也强调做君子,古语曰: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有才是圣人。由此看来,不论古今还是中外都对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和明确的培养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3、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功就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材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三)磨炼意志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人只有在亲自从事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才干,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自我修养,不是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的坐而轮道闭门思过,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坚持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大学生在加强自我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相联系,同具体的行为实践相联系,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这样才能迫切感到严格解剖自己的必要性,认识到个人的思想道德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实践需要不相适应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克服各种不正确思想的消极影响,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情操。 2、发挥社会实践作用。社会实践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课堂,教师应结合教育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如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公益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等,促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真正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现知行统一。

总之,大学生应当大力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严肃认真,诚心诚意的自我修养,使自己的品质情操,道德境界不断地得以升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实践证明,大学生只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加强修养,按照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锻炼成长,其聪明才智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完美展望绚丽多彩的人生价值。

学院地址: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78号 邮编:524400 招生专线:0759-6655555

Copyright © since 2006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粤ICP备12032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