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精神
更多 〉〉全面深化改革要走好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部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纪元,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篇章,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走好群众路线。
1 走好群众路线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
力量源自人民,成败关乎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全方位变革,只有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公平共享”,改革之路才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第一考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和温饱的需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有了许多新的更高期待。不仅期盼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好的教育,而且期盼更清新的空气、更安全的食品、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公平的社会。民之所盼,政之所为。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最需要改革的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维护群众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全方位满足这些新要求新期待,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更为美好。
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最坚实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主体,也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无法走下去。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改革开放,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剩下的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皆大欢喜让所有人得利的普惠式改革越来越少,有得有失的利益调整型改革越来越不能回避;既要冲破体制机制的障碍,更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触动利益的革命,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使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而不是被动承受者,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挺进。
广西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富民强桂、加快跨越作为使命追求。由于长期受战争、战备等因素的影响,广西推进改革开放比很多地方晚,一步慢步步慢,改革的滞后造成发展的落后。这些年来,尽管我们在想尽办法、千方百计把耽搁的时间赶回来,但后发展欠发达仍然是广西最大的区情,全区上下对加快发展、富民强桂、加快跨越的愿望十分强烈。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关心广西发展,先后赋予广西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重大机遇,广西当前还面临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区域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西江-珠江经济带建设规划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沿边开发开放等新的重大机遇,全区上下欢欣鼓舞、倍加振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广西将紧紧扭住富民强桂、加快跨越这个关键,找准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加速启动改革,加力推进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缩差距补短板、抓机遇强动力,充分释放广西沿海沿边沿江发展潜力、优化产业结构潜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潜力,提升广西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提升壮乡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 全面深化改革走好群众路线必须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
群众的呼声就是改革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实在的改革红利。今日广西,面临着奋力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双重考验,更要求我们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深化改革、取得突破。
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突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盖章跑断腿、办事磨破嘴”是人民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西集中开展了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活动,全区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38项,审批提速25%,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全面深化改革,应继续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关键一环,以简政放权为核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由注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通过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进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改革发轫发力的,在我国加速推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广西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民仍然是贫困人口的主要群体,广大农民盼改革、盼发展、盼富裕的愿望十分强烈。广西强,农业必须强;广西美,农村必须美;广西富,农民必须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改变“重城市发展轻乡村建设”的既有思维和传统路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等现实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六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健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长效机制,全方位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切实补好对“三农”的历史欠账。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也是在改革中践行群众路线的责任担当。
在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上取得新突破。非公有制经济是加快发展的主力军,改革开放的主动力,增加就业的主渠道,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薄弱,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活力不足,正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最大短板。破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是全区各族人民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期盼。在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同时,必须把新一轮企业改革的重点放在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大力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坚决拆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下大力气解决好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办事难等突出问题,积极实施非公企业培育计划,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让非公有制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为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增添强大助力。
在创新开放合作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既沿海又沿江还沿边是广西的独特区位。作为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广西对内对外开放潜力巨大。但是,这种区位优势目前远远没有释放出来,这也是广西发展相对滞后的内在原因。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广西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崇高使命,决定广西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深化开放合作上迈出更大步伐。必须紧紧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与东盟合作迈向“钻石10年”等重大机遇,充分用好已成功举办10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开放合作平台,继续打好“东盟牌”,加大力度深化与粤港澳台的开放合作,积极拓展与美欧日韩的开放合作,做好国家批准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大文章,在口岸开放、人员往来、跨境旅游、保税物流、产业合作、边境贸易、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创新举措,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广西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全国对外开放大局作出应有和更大的贡献。
在整治作风顽疾和规范权力运行上取得新突破。跨越发展靠干部领跑,“两个建成”靠干部推动。作风顽疾和因权力运行不规范而滋生的腐败问题等,既是社会焦点、群众痛点,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西聚焦“四风”、重拳整治机关“六病”,深入开展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工和服务企业活动,下力气清理信访积案、清理检查公开“三公经费”、清理审批事项和优化办事流程、清理检查整治环境安全隐患,有效解决了一些积弊已久的老大难问题,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形成好的党风政风行风,根本还要靠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机制,创新完善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从严管理干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让人民群众更加感受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3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让群众广泛深度参与
群众在改革中的参与度,直接关乎改革成败。要通过构建立体化的群众参与机制,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改革的全过程引导组织群众纵深参与,为改革凝聚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构建社会参与机制,让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地参与和推动改革。改革开放本质上是人民群众自己作出的选择。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忌脱离群众做方案、关起门来搞改革。改革决策要组织群众参与,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举措,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群众利益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完善多元决策机制,不断扩大公众对改革决策的参与度,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在我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普遍期盼解决教育失衡等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广泛听取意见,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讨论,作出了实施广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八大重点工程的部署,切实回应群众“有学上”和“上好学”的新期盼。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群众中蕴藏着推动改革的丰富智慧,改革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聪明智慧。要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实践创造,及时总结基层经验,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探索实践中寻找破解难题的办法。要加大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主动为群众解答改革难题,澄清改革误区,引导改革方向,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构建利益协调机制,确保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个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关系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改革不可能使所有人都受益或所有人同等程度受益,但总体上看,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使多数人受益。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不可避免地产生物质利益的多样化,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统筹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对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进行调节。要坚持总体受益,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制定实施各项改革措施,要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多种利益关系,充分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优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要正确处理讲求效率和注重公平的基本关系,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利益分配机制,做到推动发展更有效率、促进社会更加公平。
构建风险防范机制,最大程度降低改革风险。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箭在弦上”。改革没有回头路,只能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勇往直前。必须看到,改革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复杂的矛盾交锋和多元的利益诉求,稍有不慎,极易引发负面效果。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在思想上敢于突破,也要在方法上积极稳妥,在事前谋划中深入调研、小心求证,充分考虑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把各种可能的因素想深想透,把各种应对的办法想细想实。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引发利益冲突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始终做到坚持群众标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具体操作中,要坚持做到凡是损害多数群众利益的,凡是得不到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凡是方案措施不细致不配套的,一律不予出台,以减少给社会造成的风险和对群众利益造成的损害。
构建监督评判机制,以群众评价来督促推动改革。改革为了人民,也应该由人民来评判。必须坚持人民的评判标准,改变过去一些改革“自说自话、自做自评”的评价体系,扩大群众在改革进程中的话语权,以群众意见和群众标准自下而上地倒逼、督促、推动改革,确保改革始终沿着造福群众的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建立群众对改革的全过程进行跟踪问效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组织群众对改革成效进行跟踪评估,将民意反馈、群众监督的结果作为完善改革措施的重要依据。
全面深化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我们深信,只要在改革中坚持和走好群众路线,就一定能谱写全面深化改革的辉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