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形势既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将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教授申荷永认为,心理教育是一项新的心理学事业,它以实现心理学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为目标,以培养与完善人格,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途径并运用多种手段,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而和谐地发展,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系统工程。

    目前在高校教育中,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隔裂开来的倾向,其结果是影响双方作用的发挥。另一种就是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简单混为一谈。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在理论基础、目的内容、工作原则、评价体系和施教主体的角色定位等方面存在差别,不能互相代替。在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决思想道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解决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侧重于人的思想层面,更多注重于教育对象意识结构的显层次,如动机、态度、理想、信念等,注重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为目的;而心理健康偏重于潜意识结构,弥补了忽视人的心理活动而单纯通过灌输说教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传统教育理念,有助于从受教育者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全过程施加作用,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从而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二者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深化和细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健康的心理必须以良好的思想素质为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正在于塑造和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秀的品德、健康的意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支配。在现实生活中,二者也往往交织在一起,看起来是思想、道德问题,其根源和实质却是心理障碍所致。同样,心理问题也会引起思想、行为问题导致违法乱纪甚至影响人生态度。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对自我,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把握有正确的心态,体现出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没有人格缺陷和障碍,具体表现在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观念与认识评价他人的能力,心理与行为和谐统一等方面。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既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的情怀,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4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2005年初,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据大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来进行的,而大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又是受制于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目前,高校有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优势,但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思想观念的形成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甚至把心里有障碍的学生看作思想有问题。我们虽然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未重视对人全面深入研究,忽视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人的心理素质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难以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效果始终不够理想。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并不是单纯的说教就能培养的。针对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心理教育的领域。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两者的结合机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提高其实效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自我的认同、学业的成败、职业生涯的规划,社会交往的拓展、与异性的关系等等,都会带来压力,使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困扰。目前许多高校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精神失常,轻生等案例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同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甚至一些同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患,这些由生理疾病的后遗症引起的机体性失常而导致的行为不正常或心理性的机能性失常而引起的行为异常,心理学上称之为心因性疾患。如: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人格障碍与性变态,这些心理疾患已成为影响大学生们健康成长的巨大心理障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依然缺乏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教会学生如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国家,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等,它更多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方面的要求,但对于学生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处理自己同周围人们的关系、如何学会正确的生活,特别是针对独生子女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等方面往往不够。学校在为学生树立典型或为学生做大学生活鉴定时,其标准往往包括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观点正确、道德品质高尚等,唯独没有心理健康标准,学校甚至大学生自己也不愿意写下心理健康的评语。团组织和学生会每学期开展的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涉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少得可怜甚或根本没有,心理健康的预防性教育严重缺乏。因此一旦发现问题时,往往已是要面对严重后果了。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相对薄弱

    目前,在高校内担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任的主要是三类人:政工干部、德育教师和心理专业人员,其中前两者占绝大多数。他们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很容易把心理教育当作思想政治工作来做。专业政工干部中的学生辅导员,多数是大学刚毕业就踏上这个岗位,大多数缺乏社会阅历、社会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很多社会问题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自己当学生时未想通就要面对自己的学生来回答,显然力不从心,只能简单地以制度和纪律来管理大学生。不仅如此,大多数政工干部没有系统学习过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也未深入了解、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而这些却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政工人员由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匮乏,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不深入、不具体,方法和内容单一,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矛盾,没有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解决学生思想上、心态上存在的问题,因此也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心理教育涉及的专业性很强,要解决学生人格发展问题,没有专业知识是不行的。

    ()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心理教育队伍还没有健全,但心理健康问题却似乎来势凶猛,让许多高校有措手不及之感。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存在一定心理困惑或轻度心理障碍,这是最需要学校关注的一类学生,也是容易走上极端的危险人群。传统的重说教、重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这些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收效甚微,甚至产生消极作用。

    ()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复杂

    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大学生更严重,也是最容易由心理问题引发矛盾甚至恶性事件的大学生群体。就业市场上的艰难、考研道路中的迷惘以及遭遇分离考验的爱情,是毕业生最大的三个心病。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十六年寒窗苦读,渴望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但往往不如意,心理落差很大,很容易颓废、暴躁或抑郁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困难之一。多数因为担心找不到满意工作而加入考研大军的同学,常用煎熬一词形容自己当时的心理处境,复习考试的艰辛,尤其是怕考不上又怕失去找工作的机会的两难心理,深深折磨着许多毕业生。大学生活中的爱情也许是甜蜜的,但毕业时面临的分分合合却是现实和残酷的,这种情感侵扰着一部分毕业生的生活。本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随着大学生年级年际的升高就有减弱之势,但心理健康问题却有加重现象,因此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复杂。

    三、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品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具体而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关键是要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行为。只有准确地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差异,加以正确引导和帮助,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人的行为和表情是人对某种客观事物的特定反应,是受人的心理支配和调节的,是人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又会在人的行为和表情中显露出来。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深入学生中,避免空对空”,运用心理学知识及规律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及时抓住其思想和行为的苗头,采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和方法,善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给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必要的帮助,防患于未然,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要紧密结合实际,要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纳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序列。当前,各高校有一支层次结构合理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门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如果这支队伍具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那么就能够妥善处理学生的心理与思想问题。这支队伍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与学生打交道最多,最能了解和掌握学生各种情况,察觉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对心理教育之重要性感受较深,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基础。所以,学校要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并将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相应的专业与业务培训,使其能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三)因势利导,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在掌握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辅导或个别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要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品德和思想道德素质。

    (四)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每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相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切实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强制灌输的方式,局限于三观等方面的内容,忽视个体的个性,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新形势下,教育者既要把握共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会贯穿人性求真、求善、求美的思想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理解其各种合理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发展,使学生各尽所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展。这是新形势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既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内涵,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真正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五)针对不同阶段心理特征,做好各阶段思想教育工作

    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这个时期他们的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而这些心理特点在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表现,要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对低年级学生应注重激发其学习动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此间,他们对大学既充满憧憬,又具有依赖性和盲目性。所以应抓好入学教育,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多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社会竞争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只有认真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才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对中年级(二、三年级)学生,应重点培养他们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根据有关调查,中年级的大学生具有普遍的心理障碍问题,如焦虑障碍、情感障碍、适应障碍等,从而导致学习兴趣降低,成绩下降,出现一些怪癖行为。随着青春性意识的觉醒,大学生恋爱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渗透到学习、生活中,恋爱心理上出现了自主性强、不成熟性、不稳定性、耐挫力弱等特点。此期间,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各种咨询、指导方式,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注重发挥集体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形成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影响的良好集体环境。

    3、对高年级学生,应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此时的大学生,既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施展才华而感到兴奋,又为就业的去向和个人问题而感到忧虑。因此,我们要强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真心实意地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专业学习上,要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增强学生步入社会探索专业新领域的信心和勇气。在组织好学生毕业实习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激发他们的敬业、乐业精神。在学生就业选择方面给予尽可能的指导和帮助,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认识人生价值实现的真正意义。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学院地址: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78号 邮编:524400 招生专线:0759-6655555

Copyright © since 2006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粤ICP备12032275号